杨刚教授, 男, 四川南充蓬安人, 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澳门新浦新京8455com(中国)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委会技术委员会主任,公司高分子科学与工程-NHVC电子线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1年入选四川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荣获国家侨联颁发的“中国侨界(创新人)贡献奖”
从事本科生“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研究生“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教学,以及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能源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及环境治理材料的合成制备和电子束辐射材料改性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开发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1项,横向科研及成果转让项目24项,到校总经费720万,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7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58篇,SCI、EI收录35篇。(E-mail: yanggang65420@163.com)
教育经历
1983年9月-1987年8月,原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塑料成型加工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6月,原成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江芝贞教师研究室,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4年9月-1995年8月,教育部长春师范大学留日预校,日本语培训,日语一级结业;
1995年10月5日赴日留学,就读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有机材料工学科、今井淑夫教授研究室,1995年10月5日-1996年3月31日,完成博士课程前期的研究生学习;
1996年4月1日至1999年3月31日,完成博士课程学习,获得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年7月-1994年8月,原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蔡兴贤教授课题组留校任教,从事缩聚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及材料宏观性能的研究,并参与高性能双马来酰亚胺高分子材料国家“863”项目部分工作,同期兼职担任高分子材料系员工政治辅导员。
1999年4月1日-2002年3月31日,日本筑波通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融合技术研究所平谷研究室,博士后工作,从事分子机器设计及合成研究;
2002年4月1日-2003年11月23日,加盟日本新日铁化学尖端电子材料研究所,从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微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关键产品技术开发工作;
2003年11月23日至今,公司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
课题组研究方向
天然原材料的有效利用及高分子绿色合成制备体系的设计,是本课题组新材料基础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挖掘高分子材料在新能源、环境、生物及信息产业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是本课题组新材料基础应用研究的中心工作。
主干研究方向: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以计算化学及先进测试分析技术为手段,发挥缩合反应在聚合物分子结构的合成制备中独特的裁剪灵活性,深度开展聚酰亚胺、邻苯二甲腈聚合物、聚醚类聚合物、聚酯类聚合物、聚酰胺类聚合物等高性能高分子新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单体结构设计及构建、聚合体系设计、凝聚态结构及织态结构在材料加工中的控制及构建、宏观性能及应用各环节的基础科学问题;
分支方向1:结构材料:
主要包括特种高分子纤维材料、膜材料、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分支方向:2:功能材料:
主要包括石墨烯及其改性材料、高分子前驱体法特种碳材料、纳米高分子材料、光电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环境分离高分子材料、新能源高分子材料等。
分支方向:3:高分子材料辐射化学
主要包括UV/EB材料固化技术、材料辐射降解技术、光刻胶树脂材料技术;
个人荣誉
2003年11月23日留日回国,获公司“特批教授”称号;
2004年7月,获批公司博士生导师;
2010年8月,获批中国侨联第二批专家委员会会员,被授予“特殊贡献”奖证书;
2015年,获批四川省“学术带头人”;
学术兼职
2007年9月至今,成立澳门新浦新京8455com(中国)有限公司-NHVC电子线研究所,并担任负责人;
2007-2012年,任中国辐射固化专业委员协会理事、工业技术委员会主任;
2017年12月至今,任成都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理事、信息材料技术专委会主任;